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 > 消費者權益保護 > 消費風險提示
來源:恒安標準人壽
隨著電信網絡技術的發展,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的重點目標。涉老年人電詐案件類型主要集中在冒充電商客服類、虛假投資理財類、冒充公檢法類,警惕涉老年人電詐案件風險,需要特別防范:
一、冒充電商客服類詐騙
案例:張某(男,62歲)收到一條短信,稱其開通了抖音會員,如不關閉銀行卡及數字錢包會被扣款。張某與對方取得聯系后,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云訊通APP,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后,不法分子獲取張某銀行卡號、密碼及短信驗證碼,張某卡內39萬余元被全部轉走。
風險提示:
1.凡是陌生人要求“屏幕共享”一律拒絕。在“屏幕共享”過程中,切換軟件或者切回主屏幕,對方都能同步看到手機上顯示的內容,包括各種App推送的通知、解鎖密碼、登錄密碼、支付密碼以及短信驗證碼等,從而竊取到重要信息。
2.不要下載陌生人推薦的軟件,也不要將短信驗證碼、密碼等告知他人,在網絡購物過程中,不要通過外部鏈接登錄各購物網站官網,應直接登錄官網或者官方APP。
3.堅決不與陌生人進行任何有關財產方面的處理,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如遇可疑情形,請立即撥打110報警或撥打96110咨詢。
二、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
案例:張某(男,58歲)在某社交軟件搜索投資理財相關信息時,發現一個投資理財專家賬號,與對方私信聯系后,對方讓其下載“有度”APP用于聊天。對方誘導張某登錄“港華智慧能源網頁”投資賺錢。2024年5月3日至7日,張某共計轉賬90萬元,轉賬后按照對方“指導”在“港華智慧能源網頁”選擇“新能源”進行投資,在提現1萬元后因無法繼續提現發現被騙,共計損失89萬元。
風險提示:
1.不隨便加入來歷不明的QQ群、微信群,不要輕信陌生人發布的“發財”信息,不要相信投資小、回報快、收益高等承諾,切勿相信只賺不賠的“買賣”,不要被暫時的高利率迷惑。
2.關注“國家反詐中心”政務號或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搜索“投資理財詐騙”詳細了解相關反詐案例。在“國家反詐中心”APP開通預警功能,遇到96110打來電話及時接聽。
三、冒充公檢法及政府機關類詐騙
案例:柳某(男,60歲)接到自稱“網絡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其使用手機發送募捐廣告涉嫌違法,某市公安局已立案。后一自稱“某市公安局民警”的人添加柳某QQ號并進行視頻聊天,對方稱需要對柳某的存款進行監管。柳某按照對方要求開啟了屏幕共享,登錄銀行客戶端,輸入其名下銀行卡的賬號、密碼及驗證碼。不法分子截獲銀行賬號、密碼、驗證碼后將柳某卡內48萬元轉走。
風險提示:
1.公檢法機關辦案會當面向涉案人出示證件或相關法律文書,不會通過QQ、電話、傳真等形式辦案,更不會在電話中通報當事人涉嫌罪名。
2.電信公司、社保中心、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部門之間不會相互轉接電話。
3.公安機關不會發送任何網頁鏈接要求涉案人員進行個人信息或資產認證,更不會通過網絡發送逮捕令、通緝令等法律文書。公安機關不存在安全賬戶或核查賬戶,更不會讓公民提現、轉賬、匯款。
*特別提示:通過復盤詐騙手段發現,80%均使用境外電話進行引流,建議從身邊做起對于可能存在風險的老年人協助其關閉境外來電功能,關閉蘋果手機FaceTime功能。